媒體平臺化催生話語新生態
  □ 本刊特約評論員
  曹 軻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集團新媒體公司總經理、南都報系總裁
  媒體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在於其話語空間以及相應的公共空間。有話語空間意味著有用戶有客戶,話語空間就是生存空間,話語權就是影響力。媒體轉型求生存求發展,不僅是一個市場問題、產業問題,本質上還是一個以話語空間求生存空間的問題,與其泛泛去談新媒體互聯網的威脅挑戰,不如回過頭來認真思考話語空間這個安身立命之本。
  一個宏大而切近的背景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到一個全新概念“國家治理”。治理理論強調的多中心多主體,包括了國家政府、社會組織(NGO非政府組織、NPO非盈利組織)、市場(市場或者市場經濟體系所構成的主體)、公民等不同層面的治理主體。從“社會管理”上升到“國家治理”的過程中,在參與構建新的公共話語空間的過程中,媒體如何重構自身的話語體系、話語空間?
  如果媒體把自身定位為代言人這樣一個社會角色,就不能把自己等同於社會治理主體,在媒介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有治理主體參與進來,分享信息、表達信息、添加信息、修正信息,賦予新聞報道、市場經營完整的語境,從而將採訪報道變成一種內容更加豐富的公共對話而不是單向度的佈道講授,將新聞傳播變成一種傳播交流活動、一種公眾積极參与的社會化活動,將市場經營從單純的廣告對話模式轉變成一種由廣告到服務到交易三個層面既各有側重又互相融通的公共對話模式。媒體自身的立場作為根本的界定,也不能被網絡、民意和市場綁架,這時候即便一時做不到打通不同治理主體的話語場域,也要能辨別不同的語境和話語體系的切換。在打通與切換的漸進過程中,學會以新聞專業主義的要求,找到能適應和被接受的新聞語法,進而學會以服務專業主義、產業專業主義的要求,找到能適應和被接受的服務語法、產業語法。
  以立場立足,以表達發聲,以邊界界定,以服務服人,以融入融合,在公共話語空間中,媒體的生存之道得以再現。秉持這樣的原則性認識,也可試著進一步將媒體平臺細分成五個方面,或者叫話語空間的五個立面:
  思想平臺——獨立思考、價值判斷;
  意見平臺——獨立表達、凝聚民意民智;
  批判平臺——批判性、建設性兼容;
  服務平臺——新聞性、服務性兼重;
  全媒體平臺——價值融合、產業融合。
  這五大媒體平臺有溫度有態度,雖不是騰訊微信、阿裡淘寶、亞馬遜那樣的互聯網信息大平臺,卻層次分明,多姿多彩,又互為支撐、互為補充,組成一個可平衡可擴展可持續的話語生態系統、信息生態環境。前三個平臺是媒體作為公共產品應該承擔的責任。服務平臺指媒體的企業屬性、市場屬性,在轉型求生存求發展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需要重視、需要建立、需要強化。全媒體平臺包容前四個平臺,它既在媒體精神、價值層面,也是產業、運營層面的;現在是媒體內部自有開放平臺,未來就是面向行業、面向社會的開放平臺。
  從媒體平臺化到話語新生態的生成,推動力來自內外兩方面。一是在媒體內部變革中重構生存發展邏輯,以這五個平臺作為自身話語空間的支撐型場域,有能力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轉換、組合,從而構建起媒體自身話語小平臺、小生態、小循環。二是與大平臺大生態大系統實現有價值的對接,從而構建起一個多元共生、互通互聯的公共話語生態系統,使媒體、用戶、客戶以及所有的參與者,在妥善經營、平衡進化的生態圈中彼此相依而此長彼長,涵養一方水土。
(編輯:SN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m44lmxh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